“等闲生怕俗尘污”的出处是哪里
“等闲生怕俗尘污”出自宋代郑清之的《到龙井寺》。
“等闲生怕俗尘污”全诗
《到龙井寺》
宋代 郑清之
十里轻轩憩佛庐,梦身差记蝶蘧蘧。
伊蒲巧作鱼虾样,矮笋新镵茧栗株。
暂到欲陪僧夏静,等闲生怕俗尘污。
计然老去翻多事,空挽西施向五湖。
《到龙井寺》郑清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到龙井寺》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到达龙井寺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净宁静之地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里轻轩憩佛庐,
梦身差记蝶蘧蘧。
伊蒲巧作鱼虾样,
矮笋新镵茧栗株。
暂到欲陪僧夏静,
等闲生怕俗尘污。
计然老去翻多事,
空挽西施向五湖。
诗意和赏析:
《到龙井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郑清之对幽静宁和之地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疲倦之情。
诗的开篇,\"十里轻轩憩佛庐\",描述了诗人行至龙井寺的情景。这里的\"轻轩\"指的是轻盈的马车,\"憩佛庐\"则意指在寺庙中休憩。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的旅途和抵达目的地的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梦身差记蝶蘧蘧\",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心旷神怡的状态。\"差记蝶蘧蘧\"形容了蝴蝶在花丛间飞舞的景象,将诗人憩息之时的愉悦心情与自然景物相融合。
第三、四句,\"伊蒲巧作鱼虾样,矮笋新镵茧栗株\",通过描绘寺庙中的自然景物,展示了一种宁静和生机的感觉。诗中的\"伊蒲\"指的是池塘中的芦苇,\"鱼虾样\"则描绘了水中的鱼虾的活泼形态。\"矮笋新\"和\"镵茧栗株\"则分别指的是刚长出的矮小的竹笋和茧包裹的栗子,表现了自然生长的新鲜和充满活力。
之后两句,\"暂到欲陪僧夏静,等闲生怕俗尘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寺庙中暂时停留的意愿,希望能与僧人夏静共度宁静时光。\"等闲生怕俗尘污\"则表明诗人对尘世的繁忙和纷扰感到厌倦,渴望远离尘嚣。
最后两句,\"计然老去翻多事,空挽西施向五湖\",表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担忧和对闲暇自在生活的向往。\"计然老去翻多事\"指的是诗人对年老时事务繁忙的担忧,\"空挽西施向五湖\"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之累。
《到龙井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郑清之对宁静、清净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繁忙和岁月流转的忧虑。通过对寺庙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之地的美好幻想,寄托了对心灵的慰藉和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索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